市国资委和集团领导调研广东贵金属交易中心
发布日期:2014/8/14 16:37:24 | 浏览次数:5746 来源:集团办公室 熊煜
近日,市国资委张纳沙副主任、资本运作处任萍副处长、市投资控股公司王永健副总经理,以及特发集团张俊林董事长、企业一部相关负责人和特发稀有资源商品交易中心筹建人员组成考察组,前往广东贵金属交易中心考察调研。此次调研是根据市国资委、特发集团对特力探索新型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布局,推进特发集团参与并主导的特发稀有资源商品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把脉交易中心发展方向,探索管控和盈利模式而开展的。
广东贵金属交易中心张炯总经理带领其高层管理团队热情接待了考察组一行。考察组参观了办公场所、交易现场、交易品种实物,观看了对国际白银定价最具影响力的彭博和路透社等行情走势K线图、发展历史的宣传片,听取了富含深度的介绍,进行了问答式交流互动。
一、广东贵金属交易中心基本情况
广东贵金属交易中心成立于2010年6月8日,初始注册资金3000万元,由广东省黄金集团和广东立信企业公司各占50%股权,是经广东省政府批准组建的省级综合类贵金属交易机构。该交易中心结合广东地域特点和产业优势,创新开展贵金属现货电子交易业务,致力于打造联接粤港澳的跨境人民币贵金属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繁荣广东省贵金属产业,规范贵金属交易,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促进国内贵金属交易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力争将交易中心建设成为辐射全国、联通亚太,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和影响世界贵金属定价功能的交易所。该所目前交易的品种主要是白银、铂、钯,以及部分黄金产品。到2013年末,有综合会员80家,经纪类会员800家,客户15万户,存管资金15亿元,交易量6000亿元,缴税5000余万元,注册资本增加到一亿元。
二、广东贵金属交易中心特色和亮点
(一)突出金融属性。一般而言,交易中心的经营和发展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突出其商品性,服务于实体经济,表现在偏重现货、仓储、交割;另一条是强调金融属性,偏重投资、投机和杠杆交易。
由于地方性的交易中心无法克服许多政策障碍,特别是税收上不能享受“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加剧了现货交易成本,严重制约交易中心现货交易的发展。
职业经理团队的职业背景影响,以及需要短时间见效益的压力,使该交易中心自2010年成立后,一直艰难前行,持续亏损。2012年重新调整经营机制,招聘了职业经理人团队负责经营管理,而受聘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主要来自于证券、期货、金融行业,熟悉金融行业。同时,职业经理人团队也需要见效快的经营模式,及时体现经营管理效益。
(二)着力控制交易风险。突出金融属性的交易中心,必然存在较大的风险,主要有交易风险、资金风险和社会风险。该交易中心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控制风险。
1、在吸收综合类会员上,要求会员必须在广州设立新公司,以新公司名义成为会员,避免了会员可能的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和牵扯到交易中心,同时又能确保会员的实力。
2、严格将交易倍数控制在5-20倍之内,从而确保风险的限度和可控性。
3、独立安全的资金存管,绝对不挪用会员保证金。该交易中心通过多家银行提供第三方资金存管和清算服务,保障交易资金的独立和安全。
4、整合社会力量,控制社会风险。该交易中心发起成立广东贵金属融资协会,加强贵金属交易的自律和管理,培养贵金属交易人才。联合广州市仲裁委员会合作成立贵金属交易纠纷争议调解中心,多途径救济交易纠纷,控制社会影响。
(三)先进的管理机制。国企的平台、外企的管理、民企的机制,成为该交易中心迅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广东省属国企的黄金集团公司董事长虽然兼任该交易中心董事长,但采取分级授权经营方式,由职业经理人团队负责具体的经营管理,通过经营指标考核,年薪加奖金以及经营管理团队在税后利润中参与分配等机制体制,有效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独立的经营自主权。
国企的平台使该交易中心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使诚信、规范的荣誉和社会责任感,铸就了信任和放心的吸引力;外企的管理让该交易中心建立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企业理念的管理制度,能伫立潮头,讲究合规,紧贴市场;民企的机制赋予了该交易中心的灵活、创新和活力。由于有效整合了国企、外企、民企优势,该交易中心在两年内不仅摆脱了亏损,而且大幅盈利,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贵金属交易中心的佼佼者。
三、特发稀有资源商品交易中心的畅想
离开该交易中心位于广州CBD珠江新城富力中心36楼办公室,已是华灯点点、夜色阑珊,旁边“小蛮腰”绚丽多姿的灯光与考察调研中的收获和启迪,引发我们联翩的思绪和畅想,有了对我们交易中心更多的设想和期待。
(一)充分发挥作为国有控股性质的交易中心价值和品牌,高起点、严要求。近年,各种交易中心雨后春笋般发展,乱象明显,但国有性质的公信力、可信度还是有一定的市场认可度,只要坚决不做“做市商”,确保交易透明、公正、公平,是有条件做好真正成为行业标杆的。
(二)以珠宝彩宝起步,利用特力珠宝产业园区独特的地域优势,根据产品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产品的特点,分别采取撮合交易、拍卖、竞价、挂牌等方式开展交易业务,提供保管箱、仓储、押运配送、报关保税等服务,增加交易安全。
(三)通过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做强、做大交易中心。交易中心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因此,应积极开展、创新金融衍生服务,如与有关金融、保险、担保公司合作,开展融资、开具信用证、担保、质押、抵押等业务。
(四)结合电商的优势,利用信息流、大数据、物流等现代信息、交通、通讯技术打造具有前沿和领先地位的交易中心。如注册域名,开通网站,抢先占领互联网交易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