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情怀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员工情怀

西藏杂记

发布日期:2007/12/21   |   浏览次数:13250   来源:


熊煜/集团企业管理部

     对西藏的向往萦绕了我好多年,历经几次由希望到失望的被动等待后,终于感觉到没有积极主动的行动,西藏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对我来说将永远只是向往。于是,我再不犹豫了,10月30日,我登上了前往拉萨的航班。
     地形地貌
     飞机经停重庆再次腾空后,我如时常坐飞机那样吃着乏味的航空餐打发时间。突然,其他乘客的惊叫声引导我从飞机狭小的舷窗向外望去,只见崇山峻岭绵延不断,有的山脊、山坡上覆盖着浅浅的草甸,沟壑清晰可见。许多山峰白雪皑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反光,没有阳光照射的积雪则浑厚绵绵,冰冷深邃。偶见一潭湖水,如镶嵌的宝石,静静地点缀在群峰之中。有的山峰甚至突兀于淡淡的云层上,几乎与飞机平行,冰雪、冰川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一看就知应是七千米以上终年积雪的高山。从未感觉到飞机飞得离地面如此之近,这闻名遐迩的青藏高原,飞机对它也不能“高高在上”,果然名不虚传。
     高原反应
     一直以为自己生长于高原,身体很好,不会惧怕什么高原反应。飞机降落于雅鲁藏布江河滩的拉萨贡嘎机场,我带着兴奋走出机舱,只是大脑有点空白,其它一切正常,心想高原反应不过如此。从机场到市区约50分钟,也只感觉呼吸微短和吃力。到达酒店后不顾休息的警告,迫不及待地去街上闲逛。但晚饭后头慢慢开始涨疼,躺在床上很困却睡不着,呼吸急促,胸闷,辗转难眠,长夜漫漫,煎熬和难受使我开始后悔,好不容易盼到天亮,拖着疲惫、疼痛的膝关节和腰,勉强看完了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回到酒店再也强撑不住了,也不想当英雄,赶快吃了治疗高原反应的药----高原安,以缓解高原反应症状。头不疼了,呼吸平稳了些,但仍吃力,嘴唇干裂。高原反应真是猛虎,不服不行,不怕不行。
      拉萨
     “拉萨”在藏语里意思是神仙居住之地,是松赞干布统一西藏成立吐蕃国后建立的都城。有拉萨河流经,四周全是寸草不生的高山环绕。拉萨海拔3600米,比青藏高原动辄四、五千米的地方海拔并不高,但由于空气特别稀薄,氧的含量只有正常空气的66%,多数植物都难以自然生长。拉萨约40万人,满街是川菜、川音和四川人,如果不是偶尔所见手持转经的藏民,还以为是置身于四川的县城。只有在最著名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附近,人潮涌动的藏民才使你感受到这是西藏。拉萨是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是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大昭寺是西藏最有名的寺庙,因供奉着据说是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而成为藏民最神圣、最崇敬、最想朝拜的地方。大昭寺建筑结构紧凑、密集,约80平米的主厅竖放了约15米长半米宽的10余条木条凳,喇嘛们每天都要盘坐其上听讲经文。大昭寺不大的每一间房里还分别供奉着掌管健康、美丽、长寿、财富等的神佛,因此藏民们排着长龙到大昭寺里朝拜,给每一个神佛点酥油灯,围着大昭寺转经,对着大昭寺不断地磕头,据说一天要磕上千次。布达拉宫是藏文化和建筑艺术最集中的体现,建于15世纪,是政教合一后西藏的统治中心。以外墙颜色分红宫和白宫,白宫是西藏的首领之一——达赖生活起居、处理政务的地方,红宫主要安放已故达赖灵柩。布达拉宫依山而建,高约115米,从正面沿“之”字形白色围墙内的斜坡向上到达主建筑的左或右边辅殿,再从辅殿向中心到达主殿。由于高原的特殊气候,看似不高的斜坡,我们也只能缓缓而上,经一次短暂休息到顶后,就上气不接下气了。达赖的生活起居比较简单,主要是卧室、诵经房、会客室等,房间都不大,楼梯也陡峭、狭窄。藏传佛教中人死后安葬最好的方式,按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灵塔葬、天葬、水葬、火葬和土葬。灵塔葬只有达赖和班禅才享有。布达拉宫有七位达赖的灵塔,风格均为金碧辉煌的方形梯塔上放“宝瓶”,“宝瓶”内密封的就是用葬药处理过的已故达赖的盘坐式灵体。其中五世达赖的灵塔最大最辉煌,塔顶上还镶嵌有一颗据说是大象脑髓里的稀世珍珠,黄金珠宝价值超过了当时西藏的其它所有财富,“富可敌藏”,在布达拉宫五世达赖的塑像大小与佛祖释迦牟尼的塑像差不多,这是因为五世达赖完成了西藏的政教合一,使西藏在政权政治上统一,在教义信仰上统一,他既是当时西藏的统治者又是精神领袖。布达拉宫主要是石木结构,有些地方墙体还是用高山荆棘枝条捆扎而成,这种荆棘枝条生长于4000米的高山,耐压、耐寒,如布达拉宫坡道围墙的上半部分和主建筑的顶部外墙,远看红色部分许多就是由高山荆棘枝条构成。防水御寒主要用牦牛毛编织的雨簾。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和文化的浓缩和见证,是了解和认识西藏不得不看的地方。
      林芝
     林芝是西藏的江南,海拔2800米。从拉萨到林芝沿拉萨河逆流而上,沿途都是荒凉、贫瘠、光秃的高山,翻越了5010米的米拉山口后,完全是另一番天地,虽然同样是湛蓝天空下的绵延群山,但却是雪峰下的原始森林和绿茵茵的草场,点缀其间的是懒洋洋、慢悠悠的成群牛羊和错落有致、风格独特的藏式村寨。由高山融雪汇集而成的泥洋河顺流而下,河水清澈湍急,两岸满山遍野、层林尽染的红叶、黄叶和绿叶,五彩斑斓,在雪山的衬托下,交相辉应,沁人心肺,一派美不胜收的秋景。泥洋河旖旎的自然风光胜似九寨沟,但却是放大数倍的九寨沟。从拉萨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巴松措,“措”在藏语里就是湖。巴松措四周群山环抱,雪山、蓝天,云淡风清,使湖水特别的静谧和湛蓝,特别的晶莹透亮,湖中有一小岛,岛上有一历史相当悠久的寺庙。西藏的路弯多路窄,车速不能快,采取拿卡到验卡这一段路不得短于多少时间的方式限速。路上偶见从西藏其它地方三步一磕头去拉萨大昭寺朝拜的虔诚藏民,他们日晒雨淋,少则三、五个月,多则一年半载,磕着数也数不清的头才能到达他们理想中的圣地,这就是典型的藏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毅力和精神。从林芝往东走川藏公路约40公里,爬上4000多米的色季拉山口,只见白雪皑皑的山口挂满了经幡,满山遍野覆盖着白雪,寒风刺骨,又是一片天地,鲁朗林海白茫茫全是雪,远处世界第15高山峰——南迦巴瓦峰也被云雾掩盖,无法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据说就是当地人也难见到。这样一想也就不觉得遗憾了。林芝是雅鲁藏布江的拐点,雅鲁藏布江在此转弯流向印度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也沿江而上到达林芝,带给林芝与西藏其它地区完全不一样的气候和环境。这里绿树成荫,生机勃勃,也是中国著名的林场。当然,人在林芝也基本上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林芝不愧是西藏的“天堂”。
     几天的西藏走马观花,难以深入了解和认识藏民和藏文化的思想和内涵,只是直观、简单地见识和感受到了他们一点点的风俗和传统。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科技的交流与发展,西藏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也使越来越多的藏民对现代文明有所认识。高耸的群山和稀薄的空气已经无法阻隔滚滚而来的商品经济和日新月异的科技的影响,原生态的西藏在渐渐消失,现代化的西藏在悄悄呈现。